时间很短
上次在推特上看到了一段话,大意就是:
很多以为有时间去做的事情,往往都没有时间去做。总以为等有时间、时机到了、条件成熟、准备好了再去做。
但很现实的是,事实上是没有所谓这样准备好了的时刻的,需要等到那个时刻,才能做某件事情。
面对这些情形,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方式:
- 先做再说,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再去慢慢解决。
- 先调查和分析,了解全貌、权衡利弊后再去做。
不能说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,在我看来,这两种方式对应两种不同的性格和思考模式(不一定完全匹配)
- 外向者:行动先于思考,先做再说
- 内向者:思考先于行动,先思考妥当了在做
很不幸,我属于后者,而且我很羡慕前者,不管结果如何,至少是勇敢的。
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句话,叫做「快乐的人都是勇敢的」,意思是很多的不快乐源于纠结与胆怯,能够鼓起勇气去面对很多事情的人,就具备了拥有快乐的能力。这句话对小孩子来说可能很简单,但随着我们长大,遇到的事情和情况越来越复杂,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勇气缺失的场合。
不勇敢的人很容易优柔寡断,变得十分拖延。就像我的这封newsletter一样,一直没有动力去写,拖延了很久。
我还很年轻,如果在人生最充沛最有活力的阶段,都没能尽力地去勇敢表达和展现自己,那该多么遗憾。所以为了以后回首时少些遗憾,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大胆、更加勇敢吧。
及时行乐
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,和长期接触到的一些信息,都让我对「及时行乐」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时间无法倒流,青春也不会再来,此刻就是此刻,几个月后换个时间也不是此刻了。当下能享受的幸福和快乐为什么不在当下就满足和实现呢?
我们总是在规划着,等我们达到什么目标了就怎样怎样。但意外太多,不确定性增加,也许我们想做的事情,想见的人都没有机会去见了。一想到这就是现状,而且很有可能就是这样了,就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。小时候还有环游世界的梦想呢,现在觉得也难以实现了。
有人会用长期主义来驳斥及时行乐的观点,但及时行乐和长期主义是冲突的吗?长期主义的本意是持续在一些领域投入并长期坚持下去,而不是延迟满足。长期主义能得到的满足确实需要长期的投入才能得到,而及时行乐是让我们抓住当下就能得到的满足,毕竟延迟的满足也不一定能兑现。
明白了这一点,其实该怎样去生活,怎样去做选择,全凭个人的想法和心愿了。
有个新闻说,60% 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花掉了 60% 以上的积蓄,数字可能没那么准确,但趋势和现状是存在的,反应了很多国人不注重休息和健康的事实。我不想过那种以加班来牺牲健康的生活,但依然有大把地人主动或被动地去加班,只是选择不同吧,没有对错。
工具
另外收录几个和 Twitter 相关的工具
- Twitter Graph Project 知识图谱用于 Twitter 关注列表
- OmniSci Tweetmap 展示全球推文趋势和热词可视化
- BlackMagic 最全面好用的 Twitter 分析工具
- idiotbots 中文推特粉丝排行榜
关于
「意义何在」是由小贝壳创建的个人 newsletter,主要用来记录生活、分享自己碎片化的想法和思考,同时向内探索自己,不断重构和突破生活的想象。
欢迎随时交流,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:
- 即刻:@小贝壳
- Yellow Page:https://jike.city/frange
- 订阅:https://frange.hedwig.pub